找到相关内容10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忆念戒、舍、天

    的欲界天则须修持定力。要生比六欲天更高、更殊胜的色、无色界天,则须修定,而且临终时要入禅定。  信:对佛.法.僧有清净坚固的信心。  戒:持守戒律。  闻:具足多闻,能于物质或精神领域生厌.离欲.灭尽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152582.html
  •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

    妄;念佛未离念,不及禅宗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高超。殊不知净念与妄念大不相同。妄念愈念则愈起;净念则可以念念而至于无念。念佛念到无念而念,则达到理一心不乱,便是禅门彻见本性,即能上品上生。”(离欲上人:《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052775.html
  • 初善、中善与后善

    条件未成熟时就渴望成果的来临,只要踏实的培养自己的止观,安安稳稳的修行,这便是「中善」。  什么是后善呢?前论又说:   后善者,谓极究竟离诸垢故,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。   这意思是说,当我们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252872.html
  • 于五受阴平等舍性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‘胜利’(一)

    如是四种胜利,有三渐次:谓学智见为依止故,得厌离者,于诸行中不生喜乐,乃至不生耽湎而住(一);厌离为先,而得离欲(二);离欲为先,心善解脱(三)。   为了证得如上所说的四种殊胜的利益,它有三个渐次的...做为先导,终于获得离欲。三、又以离欲做为先导,心也得到完善的解脱。自斯已后,即由如是心善解脱恒常住故,无顺无违。   从此之后,就由如此的心已获得完善的解脱之境界恒常持续著的缘故,(面对所有的事件)...

    陈重文 译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3053174.html
  • “结缘”和“了缘”的意义何在?

    ,不论男女,也会受到异性的挑逗、引诱或试探。出家人都是凡夫,都不是离欲的阿罗汉,所以佛经中说男女之欲最可怕。如果追究我们每个人的过去因缘,都曾是无量众生的眷属;若要了缘,就得跟一切众生继续不断地成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1556164.html
  • “此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是真的吗?

    在世时,制定比丘托钵,称为“化缘”,以托钵的形象,与在家的信众接触,并为他们祝愿,就是代佛宣化,就是报答信施。出家的形象本身就能使人产生离欲、离苦的作用,何况再用佛法化导,其功德岂能与用劳力生产来求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2456169.html
  • 正觉与解脱

    的。「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辨,不受后有」。现生涅盘的自证智,从「见法」说:由于无常无我而悟入法法归于寂灭,现觉得没有一毫可取可着的。这无着无累的觉证,即涅盘无生──生死不可得的确证。从「离欲」──烦恼说:不但在空性的现觉中,如日朗天空,没有一些儿阴影;即使从此出观,回复平常的心境──世俗智,也自觉得烦恼不起。这是可以试验的,如舍利弗说:「作是思维:我内心中为离欲否?是比丘当于境界或取净相(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356508.html
  • 浅析佛教——读黄泰先生佛学论道有感

    达到止息心念妄动,离欲解脱的目的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36021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--以《杂阿含经》所见实例为主

    ’而得以‘断五下分结’或‘得无上爱尽解脱,不起诸漏,离欲解脱’。也就是说,断除烦恼的因缘可以是听闻佛陀或其他善知识的直接启发,也可以是自己对...名为法行’‘如实正智观察,三结已尽、已知,谓身见、戒取、疑,是名须陀洹’‘正智观察,不起诸漏,离欲解脱,名阿罗汉。’此中,‘信行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1062307.html
  • “百家佛字榜书展”序

    、自他和乐中得究竟自在的;但若就无漏慧证法性空来说,则与声闻无有差别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──三乘圣者,不是神,而是智证空寂、离欲解脱的自由人;不过,重智慧而偏于消极不害他的,是声闻;悲心殷切而积极救护他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068443.html